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媒體素養
Media Literacy 
開課學期
107-2 
授課對象
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 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  
授課教師
陳炳宏 
課號
BICD2031 
課程識別碼
610 2961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3,4,5(10:20~13:10) 
上課地點
博雅301 
備註
初選不開放。前兩週皆須出席,並繳交作業一,才發給授權碼以加選。兼通識A5*。
總人數上限:115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72BICD2031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主題內容主要包括大眾媒體的產權結構、市場競爭、新聞工作與新聞產製、節目內容與社會影響、收視率與廣告、置入性行銷、公共媒體與公民媒體,以及媒體近用與媒體監督等議題。

本課程雖以課堂講授為主,但課堂上同學與老師的互動與對話亦相當重要,因此本課程非常鼓勵同學在課堂上針對課程相關議題多發言,或針對媒體新聞時事提問,以達到課程講授與師生對話,進而反思課堂議題的積極目的。至於這樣的課程設計能否達成目標,主要繫於同學們是否樂於表達意見及提問,因此需同學多多配合。另外本課程作業設計除影片產製作業外,亦規劃媒體監督行動,希望能藉此鼓勵同學將媒體監督行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,並成為日常的生活習慣。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擬透過探討大眾傳播媒體的產權結構、市場競爭、內容產製、廣告與收視率、置入性行銷、公共媒體,以及媒體近用權與監督權等議題,目標在「解(構)」與「(建)構」公民社會的大眾媒體的角色與功能,除協助同學瞭解大眾媒體在現代社會的本質與意涵,並體認民主社會的大眾媒體應有的積極功能外,進而期許同學成為具批判性思維、且耳聰目明的閱聽人,以及具媒體改革理念、可產製創意內容的行動者。 
課程要求
請參考課綱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每週四 13:20~14:10
每週三 12:00~13:10 備註: 請儘量預約時間。 
指定閱讀
待補 
參考書目
(1) 陳信宏譯(2014)。《新聞的騷動:狄波頓的深入報導與慰藉》。台北:先覺。
(2) 鄭百雅譯(2013)。《大媒體的金權遊戲:為什麼有權力的人都想要搞媒體?》。台北:
漫遊者文化。
(3) 黃俊儒(2014)。《別輕易相信─你必須知道的科學偽新聞》。台北:時報文化。
(4) 林添貴譯(2014)。《政府正在監控你:史諾登揭密》。台北:時報文化。
(5) 羅曉南、余陽洲(成露茜、羅曉南)主編(2015)。《批判的媒體識讀》(第三版)。新
北:正中書局。
(6)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主編(2013)。《傳媒關鍵概念:傳媒素養教材》。台北:巨流圖書。
(7) 媒改社、劉昌德(2012)。《豐盛中的匱乏:傳播政策的反思與重構》。台北:巨流圖
書。
(8) 瞿海源主編(2011)。《國會及電視媒體改革建議案報告》。台北:巨流。
(9) 馮建三(2012)。《傳媒公共性與市場》。台北:巨流。
(10) 林錚顗譯(2011)。《隱私不保的年代:網路的流言蜚語、人肉搜索、網路霸凌和私密窺
探》。台北:博雅書屋。
(11) 林惠娸、陳雅汝譯(2003)。《偷窺狂的國家》。台北:商周出版。
(12) 韓文正譯(2004)。《公共知識份子》。台北:時報文化出版公司。
(13) 梁岩岩、王星橋譯(2010)。《給年輕記者的信》。台北:博雅書屋。
(14) 林宗憲譯(2011)。《新聞記者與謀殺犯》。台北:博雅書屋。
(15) 宋瑛堂譯(2010)。《麥克風與吊帶:賴瑞金傳奇》。台北:漫遊者文化。
(16) 張錦華、黃浩榮(2001)。《監督媒體DIY》。台北:法蘭克福工作室。
(17) 林添貴譯(2000)。《MBA當家:企業化經營下報業的改變》。台北:正中書局。
(18) 林照真(2009)。《收視率新聞學:台灣電視新聞商品化》。台北:聯經出版。
(19) 黃清龍(2009)。《報業還有明天嗎?—美、日、中媒體發展觀察》。台北:巨流圖書。
(20) 卓越新聞基金會(主編)(2008)。《關鍵力量的沉淪:回首報禁解除20年》。台北:
巨流。
(21) 王年愷譯(2012)。《網路讓我們變笨?:數位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大腦、思考與閱讀行
為》。台北:貓頭鷹。
(22) 胡昌智譯(2011)。《維基揭密:從地下駭客到挑戰世界強權的超級媒體》。台北:時報
出版。
(23) 王惟芬、黃柏恆、楊雅婷譯(2011)。《一位數位移民的告白:Facebook, iPad,
iPhone如何翻轉我們的世界》。台北:行人。
(24) 何道寬譯(2010)。《科技奴隸》。台北:博雅書屋。
(25) 楊雅婷譯(2003)。《童年之死:在電子媒體時代下長大的兒童》。台北:巨流。
(26) 徐立妍譯(2012)。《一九八四》(喬治歐威爾)。台北:遠流。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作業一:課程相關重要名詞解釋 
10% 
 
2. 
作業二:無媒體生活體驗紀錄 
10% 
 
3. 
作業三:媒體監督報告 
20% 
 
4. 
作業四:影音節目產製與媒體近用申播 
30% 
 
5. 
不定時隨堂時事測驗 
5% 
 
6. 
課程學習單 
25% 
 
7. 
課堂參與 
1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1  課程介紹/說明會 
第2週
2/28  和平紀念日放假 
第3週
3/07  大眾傳播媒體概論:媒體的角色與功能 
第4週
3/14  媒體產權結構(一):誰是台灣媒體大亨? 
第5週
3/21  媒體產權結構(二):為何財團都想擁有媒體? 
第6週
3/28  近用節目拍攝製作教學(專業講師) 
第7週
4/04  春假 
第8週
4/11  公用頻道與媒體近用權/期末影片作業討論 
第9週
4/18  新聞/節目廣告化與置入性行銷(一) 
第10週
4/25  新聞/節目廣告化與置入性行銷(二)/媒體監督作業注意事項說明 
第11週
5/02  課程影片欣賞:驚爆內幕 
第12週
5/09  媒體內容與社會多元化/期末影片大綱討論(專業講師) 
第13週
5/16  媒體監督作業報告 
第14週
5/23  收視率與廣告:誰在主導媒體內容產製? 
第15週
5/30  建構公共廣電媒體:過去、現在與未來 
第16週
6/06  近用節目成果展演 
第17週
6/13  課程結語:誰該來管管傳播媒體?